文/心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到「毛病」這個名詞。專挑別人的缺點,我們會說挑毛病;東西出現了差錯、故障,就說是出毛病;長期好不了的疾病或有不良的嗜好、習慣,則叫作老毛病。那麼,為什麼把缺點或錯誤稱為「毛病」呢?
「毛病」一詞原是專指馬的毛色有缺點,如:舊題宋朝蘇軾《續雜纂》:「怕人知:賣馬有毛病。」在古代,馬可以拉車、載重、作戰,及供人騎用,馬對人有很大的用途。因此,古人相馬要求十分嚴格,首先要看馬的毛色,再看馬毛的形狀。
在宋朝徐鹹《相馬經‧旋毛圖》上記載:「凡毛氄軟溫潤有文理,未易見,故此圖善旋五,所謂若滅若沒,若亡若失也。惡者粗逆易見,故此圖惡旋十四,所謂毛病最為害者也。」大意是說,馬的毛長的像螺旋形狀,有好有壞。旋五圈是跑得快的好馬,旋十四圈就是有毛病的馬,這種馬對騎者有害處。這是古人觀察馬匹優劣的經驗與方法。
後來,人們對馬的需求日減,「毛病」一詞就少用了,也不再局限於相馬,而漸漸成為用來泛指人的缺點,或事物的瑕疵、差錯等問題。如:《朱子語類‧卷一三一》:「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駕馭他。」又《老殘遊記‧第十八回》:「本不知道裏頭有砒霜,因疑心月餅裏面有毛病,所以揭開來細看。」◇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