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釋
  1、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原址在湖北武漢黃鵠磯。因建築宏偉,又挹江漢合流之要,登臨氣勢不凡,加上歷代多有吟詠之作,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2、昔人已乘黃鶴去:本句詩人以黃鶴樓的傳說典故,作為起興之發端。 《南齊書.州郡志》謂:「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故名。」《太平寰宇記》則曰:「昔費文煒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樓憩駕,故名。」昔人,以前的人。所指為何各家說法不一,除了前述仙人王子安和費外,也有認為是指呂洞賓跨鶴飛天的傳說,或《報應錄》中所載因為不嫌貧愛富、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相助的故事。

  3、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
  4、漢陽:武漢三鎮之一。武漢受長江漢水匯流劃分,乃成三鎮,即武昌市、漢口市及漢陽縣。
  5、萋萋:草木繁盛貌。

  6、鸚鵡洲:東漢末,江夏太守黃祖之子黃射,會賓客於江心洲上,有獻鸚鵡者,三國名士禰衡為之作鸚鵡賦,故而得名。
  7、鄉關:故鄉、家鄉。

參考語譯
  昔時的仙人已乘黃鶴而去,這個地方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離去後就再沒回來過了,千年以來唯有悠悠的白雲徒然依舊。漢陽的樹木在晴日川水的映照下歷歷分明,而鸚鵡洲上的芳草也長得繁盛茂密。時至黃昏了,但我的故鄉歸處究竟在哪兒呢?望著江上的煙波不禁令人發愁。
 
賞析
  《唐才子傳》中記載著,李白登上黃鶴樓,看到崔顥的詩句後大為歎服,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後人津津樂道。南宋嚴羽在所著《滄浪詩話》中認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而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更將其放在「七言律詩」的首篇。凡此種種,皆可見歷代對崔顥〈黃鶴樓〉的推崇之盛。

  本詩雖不合律,又多重複用字,但迴環往復吟詠之餘更善用疊字,自有音韻鏗鏘之美。詩人縱筆寫開,既展現了黃鶴樓氣象恢宏、景物繽紛的美感,更表達出作者豐富而五味雜陳的內心感受,成功營造了動人的藝術境界。自古有文主氣之說,本篇一氣呵成而意境深遠,堪稱空前絕後。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十三》中評論曰:「意得像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黃鶴樓》無論手法或意境都堪稱傑作,然而最能觸動千百代讀者心弦的莫過於引人入勝的仙人修煉之事了。開頭一連四句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對仙人乘黃鶴而去的無限嚮往,以及對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深深遺憾,令人不禁為之心頭一震。

  修煉的文化貫穿在五千年中華歷史長河當中,也扎根在每位中國人的靈魂深處,此際詩人對修道成仙的神往,不僅娓娓道出了歷代文人的真切盼望,更激起了每個生命心底最深處的共鳴,或許這正是本詩之所以超凡而不朽的緣故。

  世人皆有探求真理的求道之心:我是誰?人打哪兒來?要往何處去?歷代文人求道者不計其數,李白少年時便遍訪名山,求仙尋道。崔顥在詩作《行經華陰》中也曾寫道「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學長生」,感歎何苦為名利奔波,不如在此修道長生,昇華到更高層次的永恆境界。
 
  詩人渴望透過修煉超脫世間生死名利的心情,急切的脫詩而出。然仙人黃鶴已杳然無蹤,修煉機緣不知何時能得遇?儘管身當「漢陽城」、「鸚鵡洲」的勝景,仍舊難掩其失落。最末兩句吟哦,似乎正是詩人於日暮途窮人生將盡之際,對歸宿無處感到了茫然,而發出「鄉關何處」的天問。悵然佇立在煙波浩渺江邊的此時此刻,不禁叫人愁由中來。

  縱觀全詩,詩人登樓弔古懷鄉,亦猛然覺醒而對生命上下求索,希望透過修煉返回真正的永恆歸宿。人生短短數十寒暑轉瞬即逝,如何方能真正不朽?亙古以來的這個難題,永遠值得人們不斷的深思探求。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