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06年陳禎娜返回波士頓,拜訪已退休的波士頓學院護理部主任凱勒赫(Rita Kelleher)。(陳禎娜提供)

【大紀元記者徐明波士頓報導】9月6日至8日,AARP(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在波士頓的國際會議暨展覽中心舉行年會。而AARP下屆的總裁陳禎娜(Jennie Chin Hansen)是首位榮獲此頭銜的華裔、亦是第一個由護理專家擔當這職位。這個擁有3,900萬會員的AARP是全美非營利組織中擁有會員人數第二高的機構。

  陳禎娜出生於波士頓,1970年畢業於波士頓學院護理系,後在加州大學獲碩士學位,並曾榮獲兩校的卓越校友獎。陳禎娜在加州大學和漢生(Christopher Hansen)相識相愛而結婚。畢業後搬到愛達荷州(Idaho)擔任公共護士。

  1976年,兒子艾瑞克(Eric)14個月大時,丈夫漢生死於腦瘤。她獨自把兒子撫養成人,而後與Eric的小學老師菲利普.亞當斯(Philip Abrams)結婚。菲利普現已退休,兒子艾瑞克畢業於UCSF醫學院,是一位矯形外科醫生。

照顧體弱多病的雙親

  陳禎娜遷移西岸後,父母還住在波士頓。當她的父親第一次中風後,她將體弱多病的母親由波士頓帶回加州照顧。不料七個多月後,她的父親第二度嚴重中風。當時醫生告訴她,她父親需要胃部手術,預計今後必須在療養院渡過餘生。

  當時36歲的她,除了獨自撫養兒子、照顧母親外還要全職工作,已沒有太多個人的時間了。但是她還是毅然決然帶著24小時需要人照顧的父親回到加州,擔負起照顧雙親的重任。

  陳禎娜說﹕「父母離鄉背井、辛勞工作,一生遭受無數挫折,我怎能不讓他們享有尊嚴的餘年呢?」她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子女所能做的而已。

  她幫父親在「安樂居耆年健康服務計劃(On Lok Senior Health)」中註冊。經由安樂居醫療、社會服務,她的父親享有醫療、物理治療、護理、成人日間照顧中心的服務。藥量從十四種減少到三種,體能進步,自己能進餐、畫畫,不需住進療養院。同時還有機會和外孫共處享有天倫之樂。

成功開創新的醫療模式

  陳禎娜說,1980年她在安樂居當研究助理。當時安樂居在舊金山中國城只是一個服務老年人的白天機構,而很多華裔老人經濟不佳、英文不行,一旦健康不好,無法像大部分其他種族人,離開中國城,到社區老人機構接受照顧。

  三年後,陳禎娜升為主任,她將安樂居轉變成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其中耆年健康服務計劃是一個全面性的保健計劃,為體弱的耆年提供急性和長期的護理。計劃集中於照顧有意繼續獨立在社區生活的耆老,幫助他們無須太早入住療養院,創造一個全方位的社區照顧網。結果「安樂居」大為成功,成本低廉,老人滿意。

推廣PACE計劃

  2004年她辭去安樂居執行總裁職務時,她把該計劃(On Lok Senior Health)變成一個全國性的保健計劃模型PACE(The Program of All -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簡稱 PACE),讓有意留在社區的老人,無須太早入住療養院,能繼續在社區獨立生活。

  該計劃中包括全面衛生保健、處方藥協助、雙語案件管理、提供家庭飯菜和社交活動機會。加入PACE者,可以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有自主空間,而且所有費用均由PACE提供,不管服務多寡,都是定額預付。

  1997年美聯邦政府立法通過,建立十個永久性的PACE服務機。目前全美已有22個,近二萬名老年人受益。

促成校方僱全職護士

  陳禎娜在愛達荷州時,她注意到青少年懷孕、兒童受虐率偏高,學校需要一個全職護士關注這些問題,但是校方卻將上千資金用在足球上。當她到全是白人的學校委員呈現她的提議,鼓吹學校委員工會僱用全職護士時,卻遭到閉門羹。

  她並不氣餒,在工作上結識許多當地的家庭。她對他們闡明僱用全職護士的重要性,再經由這些家庭去和學校委員交涉,最後終於得到學校委員的許可,在一年半後,僱用了一位全職護士。

真心去幫助別人

  陳禎娜曾得到舊金山婦女投票聯盟(San Fransisco league of Women Voters)「最可能當總統」獎,在當地電視台被提名為「最具影響力的百名醫療領袖」之一,亦是「Profiles in Excellence」節目討論的主題。

  她說,從事老人醫療的工作並不多彩多姿,但是卻影響到老人們的生活品質。每個老人都曾有過快樂、痛苦和希望,在他們人生道路的盡頭,應尊重老人們的文化差異及人性尊嚴。他的父親就是一個見證。

  她表示,當真心去幫助而不是強迫別人時,事情往往會進行得很順利。就職AARP總裁後,她將以AARP大使身份,推動3,900萬會員的醫療照顧及經濟保障。她希望突破醫療保險上限,不限制參保者就醫的次數;擴大保險範圍,使保險制度以參保者醫療需要為主導,而不以保險公司利益為準則。她鼓勵人們早日計劃退休後的健康保險及經濟保障。

成功歸功父母教導

  陳禎娜說,自己的成功來自於雙親對她的信任和管教方式。父母從小鼓勵她去嘗試她想做的,所以她能創新,不墨守舊框架,做事有彈性。她認為沒有父母能防止子女犯錯,多和子女多溝通比嚴厲的管教更有效。

  陳禎娜在波士頓有不少兒時的夥伴,每當回波士頓時,她總會和夥伴們聚聚,緬懷童年趣事。波士頓華埠社區僑領陳毓禮及陳毓璇亦是她當年的玩伴。

  家住奧斯頓的退休教師余麗馨回憶,當時波士頓華裔多為廣東台山人,父親們在餐館上班,母親們在家煮飯照顧孩子並兼些針線活。女孩們放學後到泰勒街的瑪利諾修女中心(Maryknoll Sisters Center)參加女童軍活動,生活簡單,活力有趣,至今還歷歷在目。

  台山人的謙虛、苦幹,大衛修女(Sister Regina David) 和後來上的波士頓女子拉丁學校(Girls Latin School)對陳禎娜影響很大。 ◇
 

圖﹕AARP下屆總裁陳禎娜今年6月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攝影:徐明/大紀元)
圖﹕AARP下屆總裁陳禎娜今年6月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攝影:徐明/大紀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