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路德(Francois Rude)所雕刻的《馬賽曲》浮雕。(攝影:Heby/大紀元)

凱旋門是歐洲一種紀念戰爭勝利的建築,始見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後為歐洲其它國家所沿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築,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形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
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中央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約22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是拿破崙為了顯示自己軍隊的威武而修建的。內壁刻的是曾經跟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和宣揚拿破崙赫赫戰功的上百個勝利戰役的浮雕。

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尤其以面向香榭麗捨大道一面右下側的《馬賽曲》浮雕聞名於世。

凱旋門內側雕刻的是法國大革命時為國捐軀的將領名字,中央處設有長明火,並有文字介紹壯烈的革命戰事,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在拿破崙的時代,當時拿破崙遠征屢戰屢勝,為了紀念一連串戰事勝利,於是在西元1806年下令興建凱旋門,於西元1836年才建成。

當年拿破崙建立凱旋門是為了彰顯他的雄心壯志,鼓勵戰場上的士兵,承諾他們將通過勝利的凱旋門歸國。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西元1840年拿破崙軍隊第一次通過凱旋門,卻是戰敗的隊伍護送拿破崙的遺體鎩羽而歸。

凱旋門之為勝利的象徵,後來被延伸引用,貴族用它來標明尊卑的分野,平民百姓用它來紀念執政者的功績,而在百年、千年之後,成為歷史更迭、朝代興衰的見證。◇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AFP/Getty Images)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AFP/Getty Images)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