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禾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藝術的發源地,尤其在藝術、文學、哲學方面,對後來歐洲和世界文明影響深遠。希臘藝術的形成和發展自然有它產生的社會土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共同體,不同於政權專制國家,相對來說,較民主、自由;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地中海沿岸的便利條件,促進與外的文化、經濟開展;以及豐富的神話題材,使得古希臘人得以自由發展,創造出代表西方文化、藝術源頭的古希臘藝術、古典精神。

古希臘藝術是指,盛行於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世界以及附近地區的藝術,其主要的成就在建築、雕刻、陶器彩畫方面。

古希臘陶瓶繪畫

古希臘時期的繪畫,目前只能由當時部份陶瓶等器皿上的彩繪、羅馬時代的仿製品,以及文獻記載來了解。古希臘陶繪的構圖,簡單而完整。以生動自然的線條及平面的色彩,表現出典雅優美的風格。初期從陶器上,由單調的幾何風格,發展到線條流暢、造形優美生動的彩繪。繪畫上具有希臘本土特質的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與具有愛奧尼亞式的東方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這兩種風格在不斷融合,逐漸開啟了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
由陶瓶、器皿上的彩繪來看,大致可分為:

*幾何形風格(約1100 ~ 700 B.C.)陶甕上畫滿簡單、規則的幾何圖飾,這類型作品起初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西元前第八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屬希臘本土的裝飾表現。

*東方風格(約750 ~600 B.C.)由於當時和近東地區商務接觸,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而產生的風格。以故事作為描繪的內容,人物、動物成為裝飾的主題,輪廓明確,筆觸肯定,造型生動。

*黑繪風格(約700~500 B.C.)以黑色顏料將主題畫在橙紅色的陶土上,再刮出輪廓線來,加以烘燒,產生黑色與橙紅色鮮明的對比;西元前六世紀中葉是黑繪技術的高峰期。

*紅繪風格(約500 B.C.)是先將主題形象的輪廓線,用筆描繪在陶土上,主題保留陶土原有的橙紅色,背景則塗上黑色。由於採用毛筆來描繪,線條較黑繪流暢,刻劃更加巧妙;運用明暗表現法,技法進步熟練更為活潑、寫實。此時期的作品既繁複又華麗,壺型也變化多端,有裝水、裝油、供祭祀用,有的供喜宴用;壺繪的題材內容,有當時的風俗民情、神話傳說。

建築三柱式


古希臘三大柱式 多立克柱式(上)、愛奧尼亞柱式(中) 、柯林斯柱式(下) (維基百科)

建築方面出現了許多典雅莊嚴的神殿,它們在建築上有幾個特點。

首先,是有三種各具特色的石柱形式:多立克柱式(Doric)、愛奧尼亞柱式(Ionic) 、柯林斯柱式(Corinthin)。希臘建築物的柱子上,柱頭依時間先後都有不同的造型。多立克柱式造型,樸素簡單,愛奧尼亞式柱頭,似羊角,柯林斯式,狀如花籃。其次,比例關係上,以巴特農神殿為例,柱子的收分底部直徑較大、上部較小,角柱的徑距較粗,角柱向內傾斜等,這些都是為了視覺上的平衡與比例的需要。還有,古希臘人崇尚人體比例的美,因此以少女的雕像作為神廟的廊柱。

坐落在德爾非的阿波羅神殿,牆上昭示著四大準則﹕《至美即至公》、《遵守分限》、《毋驕縱》、《毋過度》。希臘人的審美意識就建立在這個公正均衡、理性節制的基礎上。

從整體風格來看,古希臘藝術典雅高貴,洋溢著和諧、健康的審美理想,反映了生活又優於生活,具有高度的藝術美。其中,和諧的形式,畢達哥拉斯學派曾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身體美確實在於各部份之間的比例對稱」;柏拉圖說最美的境界是,「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諧和一致,融成一個整體」;亞里士多德說:「美要倚靠體積與安排」,美的主要形式在於「秩序、勻稱與明確」。不管這種形式的和諧是源自客觀精神或主觀意識,可以肯定和諧的形式就是美。所要創造出人的形象特徵,是心靈完善、體格健全。

人體雕刻和諧健美


《擲鐵餅者》大理石雕像,仿自西元前450~400年之間,希臘雕塑家米隆(Myron)青銅原作。(攝影/宋碧龍 )


狩獵女神《凡爾賽的戴安娜》原作於公元前330年創作,後經羅馬人改動過,是少有的完美的早期作品之一。(大紀元資料照)

在欣賞、認識古希臘藝術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發現兩個特徵:其一,希臘藝術的題材大多源於神話、傳說。可說希臘神話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人幾乎把每一種自然現象都解釋為神的作用,並且認為,神和人同一個模樣,神就是人最完美的體現。希臘人把神看做是概括和美化的人,雕刻家們所表現的形象,也是將人的肉體予以神性化、美化。

其二,希臘雕刻家喜歡表現優美的裸體,這與古希臘人的風俗、體育競賽有關。希臘的體育競賽原是在重大節慶中作為祭神、敬神的活動。而後,每四年一次在奧林匹亞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人認為人體的健美不在於他的衣著或裝飾,而在於他自身的美,因此參與比賽的運動員都裸體。由於體育運動廣泛開展和普遍受到重視,希臘雕刻家須為優秀的運動員製作紀念雕像。之後,這些裸體雕像被安置在希臘最神聖的地方。希臘人對於人體的欣賞不在於感官的刺激,而是致力於表現心靈的健康與肉體的優美。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米隆﹝Myron﹞《擲鐵餅者》,代表古希臘藝術的最高成就,自西元1948年登上倫敦奧運報之後,成為體育運動之神的象徵;這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節奏感,把人體的和諧、青春與健美,表達得淋漓盡致。希臘被馬其頓征服後,進入到希臘化時期(323 ~ 146 B.C),此時雕像題材逐漸走向現實化、生活化,對人物的表情也開始著墨,更具有人性。亞歷山大東征,也把希臘藝術傳播到各地,產生了更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像》為代表作品。

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在古希臘擁有發達文明的同時,人們生活也逐漸奢侈靡爛,道德淪喪。從一些藝術文物中毫不掩飾的淫穢題材可見一斑。在伯羅奔尼薩戰爭期間,雅典城中突然爆發瘟疫,造成半數以上的居民和1/4的士兵死亡,連政治領袖伯里克利也難逃一劫。此後雅典社會結構崩潰,盜竊、謀殺和搶劫橫行;雅典文明再難恢復。◇

 

帕德嫩神殿(維基百科)
帕德嫩神殿(維基百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