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路聖石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始於東漢。楷書四大家是對中國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分別是指: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趙孟頫(公元1254—1322年),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其曾祖、祖父、父皆仕宋,位居高官。趙孟頫青少年正值南宋王朝大廈將傾,雖為貴冑,但歷盡坎坷憂患。趙孟頫幼年時家境尚好,其父趙與告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其父去世後,家境每況愈下。

宋滅亡後,趙孟頫歸故鄉閒居。後被薦與元世祖忽必烈,從此仕於元朝。元世祖讚賞其才貌,驚呼趙孟頫為「神仙中人」,予以重用。元仁宗即位後,趙孟頫以其才藝受到仁宗的青睞,仕途通達,官居從一品。

貫穿斟酌 自成一家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他的詩連同書法、繪畫,被後人譽為「詩、書、畫」三絕,不但開創元代新畫風,其書法成就據《元史》本傳中載,「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被稱為「元人冠冕」。

趙孟頫書學魏晉,篆法李邕,字體精秀,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據明初文學家宋濂講,趙孟頫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而且還臨摹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作品。

趙孟頫一生學書雖始終不離二王左右,但又吸納古人的筆法,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貫穿斟酌,自成一家。

「趙體」楷書法度嚴謹

「趙體」楷書法度嚴謹,用筆沉穩,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骨架勁挺,點畫之間彼此呼應十分緊密。他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筆圓架方,流動帶行,也是趙體的特點之一。

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 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他的書論和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對後人很有啟示。

他認為:「學書有二, 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

趙孟頫一生經歷複雜矛盾,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很多人以趙孟頫對比同時代慷慨赴死、不作貳臣的文天祥,「薄其人遂薄其書」,對其才藝也提出非難,鄙薄貶低趙孟頫的書風。

趙孟頫晚年在和好友姚子敬的一首詩中有兩句,「同學少年今已稀,重嗟出處寸心違」,透露出了自己內心的痛苦抉擇和良心上的自責,可謂「往事已非哪堪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