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許多人睡覺時喜歡在被子裏鋪電熱毯、放熱水袋或用熱寶等取暖,醒來後發現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發白等症狀,皮膚科醫生提醒,使用保暖用具時一定要當心,過度貪「暖」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主要是使用電熱毯、熱水袋、暖風機等取暖物品不當所造成。與普通高溫燙傷不同的是,這種燙傷面積可能不大,燙傷皮膚表面也不一定有傷口,但創面往往比較深。

不少人困惑,自己在取暖時,並不感覺溫度很高,怎麼就燙傷了呢?醫生表示,皮膚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嬌貴,冬天時,皮膚對外界溫度不敏感,熟睡後仍貼著保暖用具長時間未變換位置,容易造成燙傷。當皮膚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就會被燙傷;當皮膚接觸50℃的溫度持續5分鐘時,也可能燙傷。老年人肢體神經末梢功能減退、循環不好,對熱和痛的感覺比較遲鈍,對低溫熱源不敏感,加上很多人警惕性不高,不當使用保暖用具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一般而言,這種燙傷經常發生在人體下肢。與高溫燙傷不同的是,低溫燙傷疼痛感不太明顯,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發白,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醫生指出,老年人及糖尿病、中風、脈管炎等患者,因肢體神經末梢功能減退、循環不好,對熱和痛的感覺比較遲鈍,對低溫熱源較不敏感,所以容易燙傷。專家提醒,使用取暖設備時,溫度不宜過高,也不要長時間使用;使用熱水袋時,水不要灌太滿,封口要擰緊,防止熱水流出,並用毛巾將熱水袋包上後再使用。此外,若使用各種新式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在使用金屬和電子取暖器時,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且不要緊貼皮膚。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先依循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泡(以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物品)、送(盡快送醫治療)的處理原則,千萬不要塗抹醬油、沙拉油、牙膏、消炎粉等,以防傷口惡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