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網頁1

【大紀元記者於倩綜合報道】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納米元件實驗室(NDL)領先全球,開發出全球最小的9納米功能性電阻式記憶體(R-RAM)陣列晶胞,在幾乎不需耗電的情況下,1平方公分面積內可儲存1個圖書館的文字資料,這項技術預計在5到10年內進入量產。

NDL納米生醫與微機電元件組組長何家驊昨日指出,他的研究團隊開發出的9納米功能性電阻式記憶體(R-RAM)陣列晶胞,是利用三氧化鎢、二氧化鎢及鎢電極的新混合結構,以及氧原子推動低耗電原理,開發出全球目前最小的9納米R-RAM,容量比現行快閃記憶體增加約20倍,耗電量則降低約200倍。

他強調,這種新記憶體可在幾乎不需耗電的情況下,在1平方公分、僅約拇指指甲大小的面積內儲存1個圖書館的文字資料(約等同100小時3D立體電影、200小時DVD影片、10萬首MP3、100萬張照片);且可再藉立體堆疊設計,進一步提升容量,讓資訊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化有無限發揮的可能性,包含筆記簿型電腦都將輕薄化。

何家驊預計,這項新技術5到10年內量產,使得產值僅佔全球產值1%不到的台灣快閃記憶體產值占比提升到佔全球產值的10%。◇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